羊城晚報訊 記者何偉傑報道:皮革皮具產業一直是花都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然而,近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勞動成本的上漲,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的花都區皮革皮具產業陷入了較大的困境。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到花都區調研,建議該區大部分沒有能力做大的皮革皮具企業抱團向非洲轉移。
  尷尬現狀
  今天賺錢下月或倒閉
  說起花都獅嶺鎮,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個在上世紀70年代還默默無聞的南方小鎮,依靠皮革皮具生產發展起來。以獅嶺為集聚地,目前花都區皮革皮具生產企業8000多家,經營性商戶18000多家,從業人員30多萬,年產皮具7億多件,年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產品70%出口,銷往全球各地,占據全國箱包市場55%以上的份額,占據歐美大眾流行箱包市場70%以上的份額。花都區獅嶺鎮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皮具之都”。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金融危機、電商發展、人力成本上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花都區的皮具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獅嶺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皮具工廠和加工小作坊,但都是小型的,可能今天還是賺錢的,下個月就要倒閉。”在一名業內人士看來,如今獅嶺大大小小的皮革皮具企業抗壓能力非常小,“風水輪流轉”的現象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哪怕是現在看上去很大的廠,只要你沒訂單,可能過一兩個月又得從頭再來。”
  獅嶺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鎮共受理勞資糾紛案件達到334宗,同比上升6%,涉及人數2069人,涉及金額1024萬元。其中老闆欠薪逃匿案件30宗,同比上升約42%,涉及人數約527人,涉及金額約322萬元。相關人士表示,這些勞資糾紛案絕大部分產生於皮革皮具產業,“有些老闆頭一天還請員工去唱K喝酒,第二天就捲包袱逃跑。”這從另外一方面印證了該產業發展的不穩定性。
  高人點撥
  企業可抱團向非洲轉移
  “產業尚處於低端階段,經濟持續發展的後勁不足,產業文化氛圍不濃……”獅嶺鎮黨委書記黃素娟曾如此評價獅嶺皮具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如何振興花都皮革皮具產業?幾乎政府和企業都一致認為“一定要把品牌做大、要把產業文化打造出來”。
  但這顯然並非易事。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赴花都調研,瞭解獅嶺皮革皮具城整體發展現狀。“如何才能搭上大數據的列車?”、“我們在努力做品牌,但是缺乏撬動資金”、“勞動成本不斷上漲,我們企業要生存,到底如何轉型、如何升級?”在座談會上,很多本地企業家紛紛訴苦。
  對此,林毅夫認為,獅嶺有一萬多家企業,如果這一萬家企業都做品牌的話,等於沒品牌。而這些企業中,絕大多數目前沒有能力做品牌,只能發揮現有的能力,走出去,向工資成本低的國家轉移。
  那該去哪裡?林毅夫認為,企業可以抱團向非洲轉移。“目前非洲的發展水平相當於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當地的工資至少有十年不會上漲。它能提供的明顯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窪地’,沒有能力做品牌的皮革皮具企業可以利用現有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能力,轉移出去,把非洲作為生產基地,再進入其他國家。”
  林毅夫表示,向工資低的國家轉移,不僅是獅嶺的皮革皮具企業,乃至對於廣東、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何偉傑  (原標題:花都皮革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v48lvsz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